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3d前二直选技巧 > 新闻动态 > 降尿蛋白、护肾, 还没有用这4类药的人很吃亏, 尿毒症风险较高

新闻动态

降尿蛋白、护肾, 还没有用这4类药的人很吃亏, 尿毒症风险较高

发布日期:2025-08-07 06:13    点击次数:60

蛋白尿一直不达标,是不少肾友的“心头大患”,因为持续不断地蛋白从血液内流出来,所过之处必然伤痕累累,先是肾脏基底膜损伤,再是肾小球硬化,还伴有血液总蛋白下降,水肿,内压升高等等。最严重的就是导致肾衰竭的发生。

因此控制尿蛋白水平达标要趁早,把对肾功能的影响控制在最低。

蛋白尿看似不好搞定,总是出现反复的情况,实际上多数患者采取了对症治疗,却没有对因解决问题。常规治疗中,很多医生都喜欢给患者用激素,大剂量的激素冲击确实可以快速的把炎症控制住,让蛋白的流失暂时得到控制。但是对肾脏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清除很少,同时收拾的肾小球也没有修复,所以留下了反复的隐患。

而在反复后,仍然有不少人采取增加激素量或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去抑制蛋白尿,但实际上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加法,仍然不解决根本的问题。要消除蛋白尿,彻底的控制达标,消炎,清除,修复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所以随着更多新的护肾药物的出现,针对降蛋白用药治疗上一定要跟上,积极去联合新药的作用,尤其是对根本修复改善肾小球损伤的药物,越早用越好,从当下看是降低尿蛋白,从长远看可以延缓肾衰竭的发展,显著降低尿毒症的到来。

目前有四类药物,在降低尿蛋白,护肾方面的必用,看看你用对了吗?

第一类:肾病患者的"老朋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包括普利,目前很多患者也都在用,对于有高血压的尿蛋白患者是首选,没有血压高,单纯尿蛋白的患者也可以用。

主要是通过改善肾小球内"三高"即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调节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它在改善尿蛋白的过程中是缓解了肾小球的压力,修复肾内缺血缺氧的情,因此还是护肾延缓肾损害进展的"得力助手"。

但是要有些患者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不咋地,接下来划重点了,一定要明白:

剂量是影响这类药物药效发挥的关键点。这类药物剂量越大降蛋白护肾效果越强,但高剂量面临一个问题是副作用也会明显。所以起始剂量都是小剂量为主,因人因病而异,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比如卡托普利起始剂量为每天25mg,最大剂量可以达到300mg,分每天2-3日。

第二类:直接阻断"伤肾通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普利类药物的好兄弟沙坦,也是相似的作用机制。但相比较来说降蛋白更直接,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血压的同时减少尿蛋白。

沙坦类对于继发性肾病尿蛋白治疗比较常用,包括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等。

同样的这类药越早用护肾降蛋白的效果越好。常用的剂量一开始为初始剂量,逐渐加大剂量。

其中这类药频次通常为一天一次,比如厄贝沙坦最小最大剂量微量为300-150mg,氯沙坦为25-200mg,缬沙坦为80-160mg。

第三类:新一代"护肾利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这类药比上面两类药出场晚几年,但效果也是比较亮眼的。MRA通过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从而保护肾脏。

它分为传统甾体类(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和新一代非甾体类(如非奈利酮),其中非奈利酮是目前的"明星药物"。

非奈利酮的核心优势:

作为第三代非类固醇MRA,它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有明确的肾脏和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且对血钾影响较小,降低了高钾血症风险。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的CKD成人患者(伴白蛋白尿),目标是降低eGFR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心血管死亡及心衰住院风险。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3点:起始剂量需根据eGFR和血钾水平确定;治疗中需根据血钾水平调整剂量;使用时必须密切监测血钾和eGFR,尤其与降压药联用时需警惕低血压。

注意事项:避免与CYP3A4强效/中效诱导剂、保钾利尿剂等联用;重度肝损伤患者禁用。

第四类:降糖护肾":一箭双雕"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SGLT2i最初作为降糖药被熟知,但研究发现它有独立的肾脏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从而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即使在已使用ACEI/ARB的基础上,它仍能进一步减少微量白蛋白尿,降低肾病进展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适用于eGFR≥20mL/min/1.73m²的CKD患者(无论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使用,尤其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对于低于20的患者是否能用,目前是还在临床研究阶段,个别患者比如年轻,或者肾脏没有萎缩,排尿尿量仍然正常,毒素水平不高,但只是滤过率水平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

不同SGLT2i(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的适应证和剂量略有差异,需根据eGFR调整,如卡格列净在eGFR

这四类要在降蛋白尿方面各有各的优势,同时也可以联合起来用,发挥出翻倍作用。

比如可以优先选用ACEI/ARB作为基础治疗,根据蛋白尿情况调整剂量或联用剩下三类药。比如有糖尿病基础病的患者,在ACEI/ARB基础上可加用SGLT2i,MRA;顽固性蛋白尿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eGFR>45且无高钾血症史),可考虑加用非奈利酮(优先选择)。

论哪种方案,治疗中都必须定期监测血钾、eGFR和血压,来及时调整用药药量。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蛋白尿的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不是说转阴了,达标了就可以不管了,尤其这些药物具有明确的护肾作用,即使尿蛋白达标了有些人也可以坚持用,对延缓尿毒症非常有益。但有些人体会不到这意义,盲目的停药换药其实对病情的稳定性并不利。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抓住好的,规避掉不好的,就能得到还不错的结果。

之前也有不少患者用了后护肾仍然不是很理想,肌酐仍然在升高,滤过率下降,具体病情可以留言帮助大家分析到底是哪里的问题。